发布时间:2025-04-05 06:54:55 来源:科技新知网 作者:秋叶
年过七旬的老人,从未踏入过银行一步,却欠下了银行 3000 元。在过去的七年里,老人每日辛勤种地,生活中省吃俭用,一分一毛地积攒着钱财。待钱攒足后,她联系银行,请求银行员工上门“收债”。当银行行长亲自上门收款时,竟哽咽难言。那么,老人究竟为何会欠下银行这笔数额不小的钱呢?而银行行长又为何会哽咽呢?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命运多舛的老人在广西岑溪市梨木镇里汉村,住着一位78岁的老人陈月英。她深深弯曲的脊背和严重的关节炎让她行动不便。但每天仍坚持早出晚归,照料家中的一亩砂糖橘和几十只鸡鸭。村里人常看到陈月英忙碌的身影。她蹒跚着步子在田间劳作,有时还会因为腿脚不便摔倒。邻居们总会赶忙上前搀扶,帮她完成一些力所不及的工作。其实,陈月英的生活曾经还算不错。年轻时,经父母介绍,她嫁给了村里的木匠。丈夫手艺好,为人热心,两人婚后生活幸福美满。很快,陈月英生下了三个儿子。大儿子聪明伶俐,二儿子勤劳踏实,小儿子活泼可爱。靠着丈夫的木工收入,一家人生活还算舒坦。但命运的转折在陈月英30岁那年突然降临。那天,丈夫如往常一样出门做工。谁知傍晚时分,邻居匆匆跑来报信,说丈夫在工地突发急病。陈月英抱着三个孩子赶到医院,却只见到丈夫已经冰冷的遗体。医生说是心脏病突发,来不及抢救。陈月英顿时天崩地裂,痛哭失声。骤然失去依靠的她悲痛欲绝,但看着三个尚且年幼的儿子,只能强打精神继续生活。大儿子才8岁,小儿子还不满周岁,她必须坚强起来。为了养家,陈月英找了一份裁缝工作。每天天蒙蒙亮就起床做好早饭,然后匆匆赶去上班。家里的老大负责照顾两个弟弟起床吃饭上学。裁缝店里,陈月英常常工作到深夜。虽然工资不高,但勉强能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幸运的是,三个孩子都很懂事,减轻了陈月英不少压力。随着时间流逝,孩子们渐渐长大。老大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毕业后到城市打工。老二也有了稳定工作,在县城的工厂上班。老三则留在家中照顾母亲。他继承了父亲的木工手艺,在村里接些零活贴补家用。看着儿子们相继成家立业,陈月英感到欣慰。但她不知道的是,更大的苦难正悄然而至。沉重的债务2006年的一个深夜,陈月英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打开门,她看到小儿子面色苍白,捂着胸口直不起腰。陈月英顿时想起了丈夫当年的症状,心里一阵发慌。一家人连忙将小儿子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后脸色凝重,说是先天性心脏病,需要立即手术。陈月英颤抖着签下了手术同意书,祈祷儿子能平安无事。但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小儿子还是永远离开了人世。当医生宣布死讯时,陈月英瘫坐在地,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几岁。失去最小的儿子,陈月英心如刀割。二儿子杨昌杰不忍心看到母亲这样,便将她接到身边照顾。来到二儿子家后,陈月英的状态似乎好了一些。杨昌杰和媳妇细心照料,让她慢慢走出了丧子之痛。不久后,杨昌杰的妻子怀孕了。在这里,陈月英见证了小孙女的诞生。可爱的小女孩给她带来了不少欢乐。看着孙女天真无邪的笑容,陈月英仿佛又找到了生活的希望。但2010年,噩运再次降临。杨昌杰突然感到腰部剧痛,小便困难。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出患有肾积水。这个诊断如同晴天霹雳,再次击垮了这个家庭。肾积水不仅极其痛苦,而且治疗费用高昂,难以治愈。杨昌杰开始频繁进出医院,每次治疗都要花费大笔钱财。很快,家里的积蓄就被耗尽了。无奈之下,杨昌杰向银行贷款2000元继续治疗。这笔钱虽然不多,但对于这个已经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却是一笔巨债。尽管这笔钱延续了杨昌杰一段时间的生命,但最终他还是没能战胜病魔。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杨昌杰紧握母亲的手,希望母亲能在自己死后能将欠款还清。听到儿子的遗言,陈月英泪如雨下,郑重地点头答应。她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儿子还清这2000元债务,哪怕倾其所有,花费终生。漫长的还债之路为了还清债务,陈月英再次开始辛勤劳作。她养了一批鸡鸭,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喂食。鸡鸭长大后,她会挑选一些卖掉,换取微薄的收入。她本想继续做些裁缝工作。但因为年纪大了,眼睛看不清,手也不如从前灵活。村里人嫌她做得慢,活计也就慢慢少了。陈月英只好另寻出路。无奈之下,陈月英决定种植一些农作物来换取收入。她租了一亩地种砂糖橘,又在院子里种植土豆、青菜等蔬菜维持日常生活。如果只有她一个人,日子或许还好过一些。但陈月英还要照顾小孙女。儿子离世后,儿媳就离家出走了。这个可怜的小女孩成了孤儿,只能依靠年迈的奶奶。陈月英不愿亏待孙女,希望能给她提供尽可能好的生活。虽然自己一年都不添置新衣服,但每年都会给孙女买几件新衣,让她不至于在同学面前自卑。为了孙女的未来,陈月英将她送到村里的小学继续接受教育。学费、书本费、文具费,样样都要钱。陈月英省吃俭用,把能省的都省下来,就是为了不耽误孙女的学业。这几年中,陈月英因过度劳累患上了严重的胃病。但得知治疗需要7万元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陈月英选择靠中药艰难地忍受病痛。她常常疼得整夜睡不着觉,只能坐在床上默默流泪。但想到儿子的遗愿,她依然咬牙坚持,从不向人诉苦。七年间,陈月英将日常生活中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精心保管。卖鸡鸭的钱、卖橘子的钱,甚至是捡废品换来的几毛钱,她都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她把钱藏在一个旧布包里,藏在床头柜最里面。每天晚上睡觉前,她都会数一遍钱,看看是否够还债的数目。还清贷款,感动众人终于,在2013年11月,陈月英数着数着,发现攒够了3192元。那一刻,她激动得老泪纵横。七年的辛苦没有白费,她终于可以完成儿子的遗愿了。然而,此时的她已经无法前往20多里外的银行。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再加上多年劳作的积劳成疾,她连村子都很少出了。陈月英请同村的年轻人帮忙给银行打电话,说明情况,请他们来村里收钱。银行起初有些犹豫,但听说是老人家的情况特殊,最终同意派人上门。第二天一大早,陈月英就起床梳洗打扮,换上了最整洁的衣服。她坐在院子里,焦急地等待着银行工作人员的到来。当银行工作人员来到陈月英家中时,看到的是一位满脸皱纹、佝偻着背的老人。陈月英颤抖着从床头柜中拿出了自己的积蓄。这些钱被整整齐齐地包在小布包里,其中只有9张100元。其余都是小面值纸币。更让人惊讶的是,大部分钱币都是由一毛硬币组成的。银行工作人员开始清点钱款。看着那一堆堆的硬币,他们不禁有些动容。清点过程中,他们发现有些钱币已经发黄发旧,显然是攒了很久的。终于,在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清点后,工作人员确认金额无误。陈月英如释重负,长舒了一口气,说:"感谢老天爷,我终于可以安心睡个好觉了。"银行员工被老人的诚信深深打动,忍不住问道:"大娘,您为什么一定要还这笔钱呢?"陈月英擦了擦眼泪,将儿子生前的嘱托娓娓道来。听完陈月英的故事,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银行工作人员当场决定为老人募捐,帮助改善她的生活。陈月英的故事很快通过银行工作人员传开,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记者来到陈月英家中采访,将她的事迹报道出去,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政府得知情况后,立即派人前来慰问,为陈月英家申请了低保,并安排了定期走访。同时,还帮助联系了一些公益组织,为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援助。随着援助的到来,陈月英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她终于可以安心照顾孙女,不用再为还债而操劳。但她依然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陈月英常常对孙女说:"诚信做人,踏实做事。"这简单的话语凝聚了她一生的智慧。她希望孙女能继承这份宝贵的品质,成长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虽然生活依然艰辛,但陈月英的眼中多了一份欣慰和希望。她相信,只要坚持诚信,保持善良,生活终会变得美好。这份信念,将继续支撑她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相关文章